一场本可缩小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完全能消灭在萌芽的疫情,如今正向全国蔓延,夺走无辜同胞的生命。
感染病例仍在不断飙升,各地防控不断升级。情势依然严峻,但全面防控之下,击退此次疫情,毕竟只是时间问题。更让人担心的,是疫情对整体经济的冲击,是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
各地要求企业延长春节假期,并正常支付工资。微博上,有位企业老板发了一通抱怨:我们企业的损失该怎么办?结果,遭到网友猛烈围攻,有人说他想钱想疯了,有人说他太计较个人利益,还有人甚至发出人肉的威胁。
不过,骂他的人有没有想一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万一老板们撑不住,打工者该怎么办?企业若倒闭了,生产减少,物价上涨,最终的成本又由谁来扛?
资本面前无疫情。企业工厂放假了,国外订单还得按期交货;房东不会因为疫情就给你减免房租;银行也不会因为疫情就推迟还贷日期,减少还款利息;工厂放大假,工人的社保工资还得照发……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正一个个陷入焦虑,日夜难眠。
大企业财大气粗,抗风险能力强,但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疫情对它们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餐饮等服务业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年夜饭纷纷退订,饭店纷纷关门大吉。一饭店老板麻木的说,自己要从中产跌回底层了。有饭店老板悲叹,退订让他损失惨重,“物料准备了十几万的,要是停两个月,房租十几万+所有员工工资五十多万,都不敢往下想”。
制造业更不用说,贸易战已经把许多企业逼到奄奄一息,如今疫情又狠狠补上一刀。
一位老板算了一笔账:400个员工一个月工资200万,房租130万,储藏期很短的货备了100多万,税收定额50万,水电损耗20万。停工一个月损失500万。
一位广东开厂的老板现在如坐针毡:员工150人左右,一个月约120~150万费用。去年因为比较困难,没赚到什么钱,现在账上的钱只够3个月的支出了。他长叹,这场疫情,对我们这种小企业来说,是生死一线了。
许多企业主考虑的已经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而是亏多亏少的问题,是能不能坚持下去的问题。
这样的老板还有很多很多。卖年货的个体小老板们几乎个个是血亏,许多人店里进了一堆送礼的礼盒,卖不出去,也退不了。旅行社几乎全军覆没,从业者悲鸣,今年连西北风都喝不起了。家禽养殖企业纷纷告急,各地活禽市场全部关闭,出栏的家禽无处可卖。与此同时,由于饲料厂推迟复工,饲料已经供应不上了,家禽陷入断粮……
大部分上班族一边享受着假期一边吐槽,是难以体会到中小企业老板的心情的。许多人认为打工仔是弱势群体,其实更多时候企业老板才是。一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轮到自己头上了,指不定比谁的抱怨都多。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坚,保障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许多中小企业一旦撑不过此次疫情,后果不堪设想。许多企业正在拼命自救,但仅凭它们自己的力量,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此时急需国家来拉一把。
比如,企业在假期延长后给员工照发工资,这一块,政府能不能给予相应补偿,毕竟,企业是为整个社会的安全做牺牲,不能所有责任由他们一肩扛。那些急着交付订单的企业,不按时交货就要承担巨额赔款的企业,能不能让企业在充分做好公共卫生保障的同时,准予开工。各地在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时,能不能审慎评估一下企业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损失。对于遭受疫情重创的一些行业,能不能尽快推出相关政策优惠和扶持措施。
现在的中小企业,正常情况下都生存不易,更别说对抗天灾人祸了。所以,要想尽办法,尽最大努力,救救我们的中小企业,帮助企业度过这次生死存亡的危机。企业是民生之本,企业背后是千千万万个饭碗,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企业倒闭潮倘若出现,接下来就是失业潮,是经济民生的凋敝,这样的后果,我们谁都承受不起。
疫情过后,会有多少人失业?
疫情还在继续,延迟上班、上学已经板上钉钉。
但是这几天,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因为可以多休息而开心的,尤其是中小企业主们,夜夜愁到睡不着。
知乎上有个问题——
从武汉爆发的这次新型肺炎疫情可能会带来多少经济损失?对哪些行业会带来影响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各行各业都会遭受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谁也逃不掉。
疫情过后,不知会有多少人因此失业。
我们都要及早做好准备。
这场疫情中,首当其冲的是旅游、餐饮、住宿、娱乐四大行业。
春节是他们传统的销售旺季,可以占到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一,甚至小一半。
如今一场疫情,全部歇菜。
在往年,春节期间餐馆、酒店个个生意红火,年夜饭、家族聚会、朋友同学聚餐,一波接一波。
如今街上基本没人,绝大部分店铺也都是关门歇业状态。
外出买菜,见到小区旁边的猪肚鸡火锅店还在开业,就上前瞅了瞅。
偌大一家餐厅,厨师、帮工、服务员、洗碗工加老板两口子,得有一二十个人,全部无聊到嗑瓜子,为了省电费连灯都不敢全开,可店里一个客人都没有。
店老板给我算了一笔账:
为了准备春节,早早预定了几万块钱的食材,现在全都堆在冰箱和库房里,有些蔬菜已经烂掉了;十几个雇员,每天光人工成本就要两三千,还有水电、房租;往年春节生意好,中午晚上基本满客,每天净利润小一万,如今都是净亏……
不仅餐饮,酒店行业也是一片绝望。
保瓶儿的读者就有开民宿的,有位大哥为了多赚点钱,过年都没回家,自己留下来看店。
结果疫情一来谁还会旅游住店?无聊到每天帮我们科普保险知识,说起来真的很感激,但也很心疼他。
据说一家子的口粮,都指望这个小店呢。
还有那些开KTV的,开网吧的,做推拿按摩的,在庙会上演杂技的、卖小孩玩具的、开游乐设施的、卖糖葫芦爆米花的……
很多都是小本生意,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用以谋生的手段,如今都被疫情堵死了。
除了那些比较依赖春节,季节性强的行业之外,只要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也都深受影响。
交通运输、出租车/滴滴司机,路都封了哪来的客户;
舞蹈室、健身房、游泳馆,从来就没有那么安静过;
教育补习行业,孩子出不了门,补习班基本全部取消;
房产销售、出租的中介,听说根本没有人敢出来看房;
保姆家政,其他地区受影响程度还不清楚,但我看新闻上说某家家政平台打算辞退所有湖北籍的保姆阿姨,因为没有雇主敢用……
其实补课这件事,不仅老师收入受损,家长们更是着急,尤其是孩子面临小升初、初三、高三的家长,恨不得自己亲自上阵给孩子授课。
疫情严重,国家无奈延迟上班时,我看到很多人说:那些不用上班又可以领工资的人,一定很开心。
有这样想法的人,真的太天真了。
社会是个整体,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
疫情期间及之后,禽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全面涨价,会伤害到每一个需要穿衣吃饭的普通家庭。
知乎问答下,@昆逸的例子精准解释了这个逻辑。
因为封城,种鸡场库存的几万只鸡卖不出去,蛋鸡场也不敢收,喂鸡的玉米也运不过来。
一下子种鸡场、蛋鸡场、饲料厂全部遭受巨大损失,而这些损失,最后都要江浙沪粤的民众买单。
因为鸡肉、鸡蛋一定会全部涨价。
同样的道理,蔬菜会涨价、猪肉会涨价、牛奶也会涨价。
一方面是农民的菜烂在地里没人摘,果子烂在大棚里卖不出,一方面是物价飞涨,从源头到购买,没有一个参与者能够获利。
作为世界工厂、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因为此次疫情又会有多少隐性损失?
出口受阻、合作暂停、国际上的负面口碑……
这些损失,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普通人的认知和理解范围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利润萎缩、成本上升,大量的中小企业可能因此破产。
哪怕没有到破产那一步,只要利润下降,裁员几乎是板上钉钉,最后影响的还是普通的从业者。
这就是为什么疫情还在继续,暂时还看不到结束的希望,但国家却只敢把春节假期延迟3天的原因。
面对灾难,国家比我们着急,比我们清醒,也比我们更无奈!
每延迟一天,影响的就是14亿国人的生活,影响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与发展。
什么是“一场疫情,让全国经济受损”?
2020年的春节,给了每一个人深刻的教训。
直到今天,我终于深刻的理解了“国泰民安”中,为什么“国泰”在“民安”之前。
因为只有国家安定了,我们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这场教训太沉重,太惨烈,太刻骨铭心。
今晚说的这些,不是为了传播恐慌,或者夸大其词,我只希望亲爱的你们可以做好准备。
在后续真正的困难来临前,做好预防,减少开支,多多储蓄,保持健康,放松心态。
因为虽然前方艰难险阻,虽然苦难重重,但你我都知道,疫情总会过去,灾难也总会过去。
祝福每一个人!
任泽平等: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应该如何应对?
原标题:任泽平等: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应该如何应对?
2020年春节期间,举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疫情对经济影响有多大?应该如何应对?
疫情影响分析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冲击,短期存在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的可能。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对中观行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档电影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几乎颗粒无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1月底交运行业出行人次减少约七成。多地暂停房地产行业销售活动。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
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短期利好债市,利空股市(医药、在线娱乐除外),但中期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趋势。
长期影响:政府治理将更透明,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或将催生新的业态。
影响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
相比2003年非典期间,现今中国经济压力较大,外部经济增长缓慢,且当前疫情发生的时点为对第三产业需求较大、工人未能返城的春节,因此,我们初步判断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期间,但影响时间可能更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宏观杠杆率较高,2019年底经济暂稳但基础不牢,且财政货币政策空间小于2003年。
值得注意的是,与2003年相比,当前第三产业、消费占比更高,而疫情对服务业消费影响较大。2019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7.1%、39%和53.9%,第一、二产业分别较2003年下降5.3和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1.9个百分点。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的经济贡献率分别为57.8%、31.2%和11%,其中消费的贡献率高于2003年22.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低于2003年38.8百分点。
叠加春节时点因素,疫情对服务业和企业复工冲击较大,但防控力度更强,出手更快,预计影响时间短于2003年非典。
疫情持续时间及其经济影响的情景分析:由于反应更快、抗击疫情力度更强,乐观估计影响主要在一季度,但也要估计第二和三种情形:
情景一:防控及时得力,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经济的冲击也主要体现在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现在2月中旬,此后逐步下降,3-4月结束,四个季度的GDP增速预计为4%、6%、5.8%和5.6%,全年5.4%。
情景二:由于春节复工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疫情可能延续至二季度,最终各方面努力下于6月左右结束。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将影响整个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4%、5%、6%和5.8%,全年5.2%。
情景三:考虑到病毒的前期潜伏期较长、传染性较强以及未来变异的可能性等,疫情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演化可能比第二种更严峻,坚持底线思维。四个季度GDP增速预计分别为4%、5%、5%和6%,全年GDP增速为5%。
经验教训与应对措施
2002年11月-2003年6月,非典疫情大致分为初发、加速扩散和减退三个阶段。非典期间,财政政策方面,中国主要通过财政减免、补助补贴、国债支持三类支持措施抗击非典给经济带来的影响。货币政策方面,总体保持稳健,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适当信贷倾斜等方式支持防治非典工作。
四大防治措施,维护经济生产活动的正常有序运行: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坚决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全力组织救治,集中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努力提高治愈率;做好物资供应,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我们认为,财政政策是关键,应当加大减税和支出力度。
第一,加大疫情相关财政支出,扩大研发、救治、防疫物资、一线医护人员补助的财政兜底范围。
第二,适当减免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门尤其是交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和出租汽车)、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增值税,亏损金额抵减盈利月份的金额以降低所得税。
第三,进一步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可分别降低1和2个百分点,降低企业负担。
第四,给予企业部分受疫情影响期间受损行业的财政贴息,可暂定一个季度。
第五,对参与非典防治工作的卫生医务人员提供临时补助。病人疫情治疗相关费用一切减免。补贴并保障低收入人群和前期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不因疫情受影响,提前防范可能产生的失业潮引发的问题。
第六,对参与捐赠的企业和个人行为予以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抵扣,不受目前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12%限额的约束,鼓励社会捐赠。
第七,扩大赤字率至3%。2020年以收定支,财政收入下降,疫情防控支出增加,属预计外的支出,为避免挤压其他民生和稳增长支出,有必要扩大赤字。
第八,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疫情过后开启基建减税,对于人口流入地区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进行适当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运、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和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货币政策方面,要适度降准降息,给予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励但不强制商业银行对主要疫区湖北下降利率,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各大保险公司畅通保险赔付流程。
此外,还应在主要疫区和特大城市探索灵活办公机制、错峰上下班,发展线上和智能化办公,避免人流交叉感染。
尽快恢复生猪、家禽类饲料的供应和物流系统,避免生猪、禽类因饲料供应和销售受阻而大面积扑杀产生新的疫情。
兼顾企业和员工利益,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同时,延长的假期及推迟开工的期间内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而非强制工资,减少企业因负担过重而在复工后加大裁员的现象。
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加强舆论监督,强化官员问责,表彰抗击疫情战斗英雄,完善应急医疗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从传统“堵”的思路转移到“疏”的思路。
大力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放开市场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财政支出中医疗等民生支出占比。